上海见惯了的“名场面” 实则领跑全球数字化

摘要:一个坚实的“数字底座” ,一座蜕变的“云上之城”

一个坚实的“数字底座” ,一座蜕变的“云上之城”

作者/ IT时报记者 王昕 潘少颖 范昕茹 林斐 贾天荣 沈毅斌

编辑/ 潘少颖 孙妍

上海,俨然已经成为一座“云上之城”。

在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数字之都的上海,呈现出一幅幅科技点亮美好生活的场景,上海在数字化转型中高速发展,而且脚步未曾停止。

当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经济成为领跑上海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持续为上海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一个坚实的“数字底座”正在背后发挥着强大的作用,千兆之城、5G之城、云上之城……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的“底座”,也是数字经济的“高速公路”。

光网、5G、云计算、算力等加速布局,运营商加速推进城市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上海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全国的“领跑者”。

随着数字化业务场景日益丰富,数字经济惠及千家万户,数字技术精准赋能千行百业,勾勒出一幅智慧上海的新画卷,人人都可以在上海这个“国际数字之都”享受美好生活。

正如《云上之城》这首歌中所描绘的,“时空城市的连接,无处不在”。

生活篇

不止升级带宽,还要升级算力

从十兆、百兆到千兆,上海老百姓见惯了宽带网速的“名场面”。

在上海电信的助力下,上海完成了从“宽带第一城”“光网第一城”向“千兆第一城”,从“千兆之城”“5G之城”向“云上之城”的蜕变。十年间,上海电信用户平均带宽增长了数十倍,推动市民上网从十兆、百兆向千兆不断跃进,使得上海宽带一直冠绝全国,甚至领跑全球。

上海家庭的“智算时代”

2022年,百万计的上海家庭在全世界首批用上了“云宽带”。数据显示,目前上海市云宽带用户超过200万,潜移默化之间,海量上海家庭已经迈过了“宽带时代”,进入到“连接、算力、应用”三位一体的“智算时代”。

相比传统宽带,云宽带更快、更强、更智能,对于每个装上云宽带的上海家庭来说,上海电信通过覆盖申城的边缘节点,在用户社区周边“就近”提供电信级的高规格网络、算力、安全等服务。

例如,云宽带的“智家硬盘”虽然是一个网络硬盘服务,但其网速堪比本地硬盘,即便在线播放8K视频也是手到擒来;如果玩家利用云宽带玩游戏、直播,那么其超低的时延和超大的上传带宽更是让人大呼过瘾;安全同样是不容忽视的一点,如果说过去安全是每个电脑用户自己的事,那么如今电信运营商代劳,在云端直接拦截高危网站,还用户一个安全的上网环境。

上述体验还在不断升级和迭代中,且全球领先,上海保持多年的“宽带第一城”名头,至今领先每一步。

今年,上海电信的云宽带继续扩大领跑优势,升级到了2.0。其变化体现在,以千兆光网和5G的强大连接为基础,加入了上海新型城域网的高效网络编排能力,并在应用和算力建设方面有了亮眼突破。相比云宽带1.0聚焦家庭应用,如今2.0升级为了家庭、政企、校园、乡村四大场景,全面覆盖数字生活。

在校园,学生宿舍宽带通过云宽带上网,实现云宽双网双速能力,学生可在宿舍内自由访问校园网、单校区校园内网,或登录互联网,与此同时,绿色反诈、舆情灯塔、虚拟云服务等都为学生上网保驾护航;在酒店等中小微企业,新推出DNS的防护服务天翼安全猫,以SaaS云服务模式,有效拦截挖矿、勒索、钓鱼等恶意攻击行为,准确率高达99.9%,实现“0部署,0运维”的最低企业安全成本;在田间地头,云宽带还能帮助有关部门通过共享村口、广场、农田等视频,实时查看、指挥调度、紧急处理突发事件,构建平安乡村一张网,实现7×24小时视频监控服务,满足看家护院、亲情互动、看塘守地等多种需求,实现“全覆盖、无死角”。

不仅如此,云宽带的迭代步伐还将因为先进的架构而越跑越快。云宽带与最前沿的50G PON的融合商用正在紧锣密鼓地研发和测试中,这意味着,上海成为全球领先的“万兆城市”已经指日可待。

而与国外电信运营商推出高价超高宽带不同,上海电信云宽带目前已经接入数百万上海家庭,并正在快速普及和覆盖,假如上海电信推出“万兆网络”,相信一定也会考虑到资费、价格等多方因素,从普惠、应用、价值等入手,让全球领先的宽带服务惠及海量上海家庭,成为上海老百姓宽带应用的主流。

未来家庭的数字底座绝不是仅仅拥有高网速、接入大量智能设备就行了,也许终有一天,你会对你的爱人说:“老婆,咱们家的算力套餐是不是该升级了……

上海街头的“隐形守护”

走在上海或充满烟火气,或蕴含文化底蕴的马路上,一道“红色风景线”一定会吸引眼球,曾经“沉睡”的公话亭,如今“由内而外”发生了变化,升级改造为数字基础新设施的一部分,成为数字公话亭。

“刚到上海就被‘暖’到了,虽然现在手机非常普及了,但是人们难免会遇到手机没电或者不小心丢失等意外情况,有了公话亭提供的3分钟免费通话服务,足够向家里人报个‘平安’。”刚来到上海,走出火车站的张先生这样说。

3分钟免费通话服务是今年5·17期间,上海电信推出的一项便民服务措施,让公话亭成为市民和游客的“强大依靠”,满足大家对于基础通信和应急通信的需求。就在4月中旬的一周,“3分钟免费通话次数”使用超过600次。

在满足市民基本需求的基础上,数字公话亭的一次次转身和迭代,让其增添了更多既高大上又接地气的功能,“一键叫车”“15分钟生活圈”“12345手语服务”“一键通”等便民服务在升级后的数字公话亭里都可以享受到。目前,数字公话亭已覆盖全市16个行政区82个街镇,上海电信计划2年内建设1000个点位,服务全市600万老人、2500万市民群众。

2021年底,支持刷脸叫车功能的公话亭出现在上海街头,市民通过刷脸识别或者输入电话号码,即可发出叫车需求,附近的出租车司机接单后即会赶来。

2022年,公话亭继续创新升级之旅,这位“老朋友”被改造为城市数字基础新设施的一部分,能提供多项“助老、助残、助民”的“一键通”服务,老人可通过“一键叫车”,刷脸直接叫出租车;迷路了,可以用“守望相助”AI人脸识别找到家属;想联系家人,可使用“3分钟免费通话”服务,确保紧急通信需求;也可用“15分钟生活圈”模块,查询周边医院、电信营业厅等设施位置;残障人士可以在公话亭内拨打12345手语热线;年轻人可以使用“AI照相馆”和免费充电等服务。

随着科技的发展,城市数字化转型步伐的加速,公话亭的技能和秘密越来越多,从Wi-Fi公话亭、5G公话亭,到悦读亭、电话亭美术馆,再到数字安全岛,其加载技能的每一步都离不开通信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业务场景的创新,也是上海电信在助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所散发出的温度。

今年3月,上海电信发布了以“一亭一号一网”为基础的“智慧守沪”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以其中的“一网”魔都在线为例,它正是上海电信云宽带的典型应用,是基于云宽带云边协同的特点和云网关灵活控制的能力而打造出的随开随用、用户自主、内容驱动的应用型宽带模式,在“大内网”一侧满足市民“医食住行”等数字民生需求。依托千兆光纤宽带网络,数字公话亭、114助老热线、魔都在线构筑居家社区、城市街道及覆盖全市立体化全场景的智慧助老模式,为弥合“数字鸿沟”贡献出“上海方案”。

政企篇

“数字”之光 照进未来

上海正在布局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四大新赛道,城市治理需要更加科学化、精细化。在这背后,需要有更灵活、更智能的响应和承载能力。

当下,云和网正从过去的独立走向融合,各行各业从“上网”纷纷演进到“上云”。从“千家万户”到“千行百业”,数字能力再次在城市中蔓延和升华,在工业、农业、医疗、教育等领域,一个个标杆场景和创新项目喷涌而出,不断推动数字上海的全面升级。

一片云,带来的“嬗变”

云边协同、端云一体的全球云网资源布局、获评“2022央企十大超级工程”的算力分发网络息壤……这一系列成果是在此前举行的中国品牌日上,中国电信天翼云展示的创新成果。

目前,天翼云已完成“2+4+31+X+O”的算力布局,“一城一池”覆盖超过240个地市级城市,并将快速覆盖所有地级市和重要的县级市,边缘算力节点超过800个,为用户提供高效集约、超低时延分布式云服务,并在一些工业园区,结合5G应用,建设了用户级的云池。

2022年,天翼云完成了一系列“嬗变”,成为全球第一的运营商云,位居中国公有云第一阵营和中国政务云市场第一位置。

作为“国云”,天翼云已经在各行各业发挥作用。

部署在天翼云上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上证云”项目技术负责人陈军说:“‘上证云’通过打造云链网一体化基础设施,实现了证券行业自主可控国产化替代,为金融机构提供技术领先、稳定可靠、安全合规的云计算服务。”

在交通物流行业,通过提供“量身定制”的双活容灾解决方案,天翼云为“百年央企”招商局打造交通物流领域专属公有云,助力招商局提高业务稳定性与连续性;在能源行业,天翼云以服务化方式为胜利油田建设高性能计算集群,有力提升了石油勘探效率,实现油气勘探的降本增效;在互联网行业,天翼云充分发挥云网融合优势,为喜马拉雅AI推理平台提供源源不断低延时、高性能算力集群,推动以音频为特色的“耳朵经济”,让声音和知识像水和电一样无处不在、随取随用。

以上海互联网公司喜马拉雅为例,这是天翼云升级4.0后,上海电信首次与头部互联网公司大规模合作。对于喜马拉雅来说,即便是原生的互联网公司,同样需要数字化为自己带来第二次增长,而上云则是必经之路。此前,喜马拉雅采用的是传统IDC模式,机房托管在上海电信,但经过10年的不断耗损,服务器等各种IT设备逐步老化,不仅性能不足,更无法满足AI对算力弹性扩容的需求,但如果全部更新,意味着一笔不小的成本支出。2022年,喜马拉雅完成了云原生架构改造,弹性业务“从IDC上云”迫在眉睫,“同龄”的天翼云出现在喜马拉雅视野里。0.093ms、0.093ms、0.090ms、0.089ms……一连串无可挑剔的数据意味着,从喜马拉雅本地IDC服务器到天翼云端高速链路的时延不到0.1ms,即不到万分之一秒。

近一年来,天翼云秀起“国云肌肉”,服务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带动行业一起“上云”。

一张网,擦出的“火花”

作为科技创新的“排头兵”,上海从政府到企业都在致力于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升级。无论是学校、医院还是企业,一张千兆光网点亮了数字化转型的路。

徐汇中学是上海的一所“全光学校”,在上海电信的助力下,徐汇中学构建一张“5G+WiFi6+全光网”的高带宽、高可靠、高融合的校园网络。在校园外,师生可以通过5G专网,随时随地进行线上教育教学;在校园内,“5G+全光网络”这一强强组合能更好满足智慧校园、智慧教室、互联网访问等场景需求,为教育教学提供更多便利,也推进学生线上线下融合学习。

一直以来,医院的网络和信息化建设存在网络孤岛、资源失衡现象,也存在网络安全风险。在上海电信的支持下,华山医院采用全光网络和5G等新技术,推动智慧医疗向移动化、远程化、智能化创新发展。全光网络具备超宽特性,支持万兆接入、千兆入室,未来可平滑升级50G,超高带宽支持CT影像秒级上传和下载。

对于从事金融期货交易的企业来说,高频交易是必备的盈利手段之一。尤其是国际市场上,高频交易是惊心动魄的,有时候相差0.1毫秒,获利机会转瞬而逝。数据显示,在美国,证券公司利用低时延策略进行的高频交易额占整体的50%以上,每年获得数百亿美金利润,期货市场中的高频交易额也占30%以上。

因此,金融企业对于低时延专线的要求非常高。通过新一代金融低时延专线服务,上海的不少金融企业感受到了专线对于交易的重要性。据了解,该低时延专线指标为:本地极致低时延金融专线,5公里范围约为40微秒;长途低时延金融专线,上海—东莞约为17毫秒;国际低时延金融专线,上海—芝加哥约为137毫秒,能很好地满足金融企业在时延上分秒必争的“严苛要求”。

除了金融行业,和5G能擦出火花的还有工业领域。

在宝钢,利用5G技术对冷轧厂酸洗车间进行视觉缺陷检测改造,改进了传统人工肉眼方式检查效率低、漏检率高的问题,每年可减少钢板质检人工开支60%以上,单产线钢板麻点检测率从81%提升到96%;在振华重工,通过上海电信5G技术,实现了厂内物流数字化转型样板工程,由单纯的车辆调度,逐步过渡到现在的万物互联,实现了生产资源的智慧统筹……

在上海,有一家化工企业,想进行工业互联网改造,根据他们的改造方案,工期需要1—2个月,但这家企业每年可以停工进行改造的时间窗口只有15天。

在“十四五”规划中,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普及率是数字经济领域的八大指标之一,规划指出,要在5年时间将普及率从14.7%提升到45%。在业内人士看来,业务场景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是规模应用的主要难点,工业数据的爆发式增长需要新的数据管理工具,企业智能化决策需要新的应用创新载体。

一个数,释放的价值

当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速度加快,全社会数据总量爆发式增长,数据存储、计算和应用需求大幅提升,数据和算力需求呈现循环增强的状态。

百度此前发布了文心大模型,百度智能云行业解决方案总监吴丹用人类学习历程比喻来介绍文心大模型。她说,文心大模型构建初期就如同小学到高中的“通识教育”,需要不断地吸收百度中的数据、视频、文本等海量知识;而智能对话、人脸识别、智能创作等功能就相当于大学的“专业教育”,主要吸收与AI任务有关的少量知识。

“ChatGPT-2到GPT-3看似只是数字升级,但背后需要更多的数据、更多的训练以及更强大的算力。”华为昇腾大模型首席专家赵英俊表示,算力才是驱动AI发展的动力,这就意味着,千亿大模型训练对AI算力、集群系统提出了巨大挑战。

未来,所有企业都会成为数字企业,如果现在还不是数字企业,可能会被淘汰。”上海市社会信用促进中心主任傅春说。

上海市经信委信息化推进处副处长山栋明认为,建设一个数据要素市场,不是建一个机构,而是建设一种生态,数商未来会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围绕着繁荣数商业态,上海也正在做一系列布局。

在数据的赋能下,更多数字化产业应运而生。

依托上海数据交易所,上海浦东正加快建设全国首个数据要素产业核心区,数商加速汇聚,数据产业发展生态逐步形成。日前,《张江数据要素产业集聚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正式印发,以上海数据交易所为核心抓手,统筹联动张江科学城范围内浦东软件园、陆家嘴数智天地、张江在线新经济生态园等数据要素功能平台和产业园区,打造“一核三园两港”空间布局,构建数据要素产业发展闭环和开放生态。

上海数据交易所副总经理韦志林表示,今年一季度,上海数据交易所交易额达到1.26亿,超过去年一年的数据产品交易额。“虽然信息化、数字化发展进程可能仍参差不齐,但是趋势已经进入数据、算法加算力的新征程。数据作为新的生产力,很大程度上在改变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根据《三年行动方案》描画的产业蓝图,到2025年,张江数据要素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成为全市乃至全国数据流通交易最活跃、数商企业集中度最高、数据产业发展生态最优的数据要素产业集聚区。力争到2025年,数据要素核心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

2022年,上海市政府出台推进高端制造业发展25条政策措施,其中提到要以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为引领。数据显示,上海已累计建成100个市级智能工厂、3个国家级标杆工厂、8个国家级示范工厂,培育10余家产值超10亿元人民币的智能系统集成商,49个场景获评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计划到2025年,上海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诊断全覆盖,数字化转型比例不低于80%。

排版/ 季嘉颖

图片/ IT时报 上海电信 东方IC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

分享到:
全部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