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科技互联网十大预测(上篇)

摘要:2023年,我们期待科技互联网行业以动如脱兔的英姿,展现出勃勃生机。

图源:东方IC

岁末之时,杨过、杨康等金庸大师小说中的几位武侠人物再次“翻红”,因为他们的名字中都带了“杨”字,与“阳”谐音。

的确,包括科技互联网行业在内的众多行业都过得不容易。但我们期待,而且有理由相信,走出疫情阴霾之后,“阳”字会再次走红,而且因其本义,“向阳而生,万物回暖”。

2023年,在新能源汽车的带动下,我国汽车市场将会持续稳中向好发展态势。而以兔年为始,人工智能进入先有场景再放技术的“精准打击年”,开启规模化、大众化的新十年。元宇宙极有可能迎来爆发式增长,出现在众多应用场景中。同时,我们会看到,2023年数字技术发挥产业转型升级新引擎的作用。

2023年,我们期待科技互联网行业以动如脱兔的英姿,展现出勃勃生机。

见兔放鹰

AI瞄准创造力,开启大众化新十年

原意:

看到兔子才放猎鹰去追捕。比喻看准时机,才采取行动。

兔年新解:

前十年,AI的高光时刻无疑是AlphaGo战胜人类围棋冠军,这个阶段往往是先有技术(鹰)再有场景(兔),在商业化上走了些弯路。以兔年为始,AI进入先有场景(兔)再放技术(鹰)的“精准打击年”,AI绘画、对话式AI等应用以惊人的速度走入寻常百姓家,AI圈大厂才着手生成式AI的“军备竞赛”,开启规模化、大众化的新十年。

输入一段描述性文字,AI就能读懂你的创意,然后生成一幅画、一条视频。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不再需要创意图片库,甚至一个人可以代替一支视频团队。

2022年,AI绘画成为走入寻常百姓家的最热门AI应用。Stable Diffusion开源之后,几乎已经成为AI绘画的代名词。

AI的生长速度超乎人类的想象,2022年12月初,OpenAI又扔出了“重磅炸弹”ChatGPT,竟然会敲代码、写稿、写诗、写小说、教人学英语等等。短短5天,注册用户突破百万。

AI绘画、ChatGPT、数字人是杀手级应用,它们背后的技术是AIGC,即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又称生成式AI。而所有应用都在证明一点——AI具备创造力。在知名学术期刊《科学》杂志公布的“2022年十大科学突破”中,“AI具备创造力”位列其中。

对资本市场来说,生成式AI是一个由初创企业激发的创业新赛道,寒冬中的风投竟然又慷慨地押注初创企业。PitchBook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生成式AI共融资93亿人民币,几乎是过去5年的总和。

在全球经济陷入低迷之际,大厂们对创新格外谨慎,往往是先有场景后有技术,等用户、资本、应用场景都明明白白显现出来后,大厂们才开始逐一布局。不再像AlphaGo时代一样,疯狂押注技术,由资本来买单。

2022年8月,在Stable Diffusion走红之际,百度在国内推出AI绘画平台“文心一格”,此后又基于文心大模型开发了AI文案、AI视频制作人等应用。Meta、谷歌随后试图突破AI绘画,研发AI生成视频的应用,只要输入一段描述文字,就能输出一段视频,但是两家都还未对外开放,因为AI生产的视频仍存在不正常抖动、动作不流畅等问题。

百度移动生态负责人何俊杰在2022百度万象大会上表示,未来十年,AIGC将颠覆现有内容生产模式,以十分之一的成本,以百倍千倍的生产速度,创造出具有独特价值和独立视角的内容。

大众化和规模化本是相辅相成的,2023年,大模型必然会成为AI大厂的主要生产模式,因为只有规模化生产,才能降低成本。而成本往往是影响一个应用是否能实现大众化的重要因素。

吴恩达在回顾2022年AI技术时总结道,虽然强化学习等前一阶段的新工具未能带来与炒作声量相符的成果,但2022年建立在监督学习之上的生成式AI掀起新一波浪潮。

2016年,AlphaGo战胜人类围棋冠军,让人类初识了AI这位强大的“对手”,开启一个AI新纪元,但AI技术公司们苦苦寻找杀手级应用。当安防这一市场养不活那么多AI公司后,生成式AI应运而生,AI使用门槛大大降低,进入了一个人人都能用的时代。

2023年,趋势会越发明显,大厂靠大模型规模化盈利,小厂靠小而美的应用出圈融资,但绝大多数瞄准的将是生成式AI。

AI发挥创造力的新十年,忧虑和争议并不会消失。AI企业需要思考的是,AI绘画、ChatGTP如何从免费走向收费?如何界定AI创造作品的版权问题?如果机器人参加奥运会不公平,那么机器人创作绘画作品却打败人类获奖,这又有什么公平可言?

前几年,我们普罗大众对AI的忧虑主要来自机器人将代替人做重复机械性劳动,比如流水线工人。以后,我们将忧虑机器人是否会代替人做创造性劳动,比如画师、视频剪辑师。

(孙妍)

见兔顾犬

游戏行业,国内回暖、出海增收

原意:

看到了兔子,再回头叫唤猎狗去追捕。比喻动作虽稍迟,但赶紧想办法,还来得及。

兔年新解:

2022年,国家恢复发放游戏版号,为寒冬中的游戏产业添了“一把火”。随着国内市场环境逐渐向好,2023年游戏产业正积极布局,寻找新的机遇。

在暂缓发放近八个月后,2022年4月国家新闻出版署恢复发放游戏版号。2022年12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又公布了首批进口游戏版号,这距离上次进口游戏版号发放已时隔一年半。而在2023年1月17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2023年1月国产网络游戏审批信息,共88款游戏获批。

随着政策向好,资本市场上游戏股持续收获信心,普遍认为2023年中国游戏版号的发放速度将恢复至稳定水平。

相关数据显示,在全球收入最高的手游发行商 Top 30 名单中,有7家中国公司入围。其中,腾讯游戏、网易游戏和米哈游包揽前三位,共同创造了高达 103.47亿美元的年收入。

毫无疑问,2023年中国游戏市场将进一步迎来扩张,大厂们将会获益更多。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小游戏厂商的“求生之路”也可能更不容易,除了要面对进口游戏的挑战,头部游戏公司的大力投入也将进一步压缩其生存空间。

值得期待的是,2023年将是大作频出的一年。在2022年12月的版号发放中,作为头部企业的网易和腾讯均有所斩获,腾讯拿到了多个版号,包括国产版号《重生边缘》和进口版号《无畏契约》等,基本都是重点游戏产品。

在这其中,《无畏契约》尤其受到国内电竞界期待与关注。未曾在国服上线的《无畏契约》热度早已席卷全球,同时在线玩家、直播观众等各个维度数据在海外游戏市场屡次刷新纪录。2023年,拿到版号的《无畏契约》依仗着拳头游戏在国内的口碑效应,与此前英雄联盟电竞奠定的良好基础,很可能带动PC网游市场的一次超级热潮。

2023年,对于国内游戏厂商来说,出海仍然是一条主线。相关数据显示,2022上半年,中国自主研发游戏在海外的实际销售收入达89.89亿美元,同比增长6.16%。

随着腾讯、网易等头部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许多互联网巨头也纷纷加入其中。据称字节跳动去年12月调整了游戏业务组织架构,确定了“新产品均要求面向全球用户,做全球化立项”的要求,2023 年开始将会有多款全球化游戏产品在不同区域发行。

挑战之中蕴含着机遇,预计2023年“出海”将继续成为游戏公司的营收新增长极,各游戏企业将继续深入布局海外游戏业务,扩大海外市场份额,精耕游戏产品。

(贾天荣)

狮子搏兔

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毕其功于一役

原意:

狮子捕杀兔子仍然用全力,比喻对小事情也拿出全部力量认真解决。

兔年新解:

企业数字化转型已经经历过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时代正向所有行业和企业敲响警钟,数字转型是几乎每个企业的必选项,不是选择题,无论哪家传统企业,即便不在兔年迈出这关键性的一步,也将在今后很短的时间内开启拥抱数字化的进程。

在此过程中,无论是年销售额十亿、百亿的巨擘,还是只有几个人的街边小店或创业公司,甚至大至整个城市的数字化转型,都必须拿出狮子搏兔亦用全力的认真劲头,毕其功于一役,为后续发展打下可靠的数字化基座。

从ERP、OA、SaaS到RPA、5G专网、数字员工,虽然中国企业数字转型市场已经历尽千帆,但不同企业之间的差异化依然非常大,有的传统企业坐拥数十亿销售额,但ERP系统却是近两年刚刚才装上的,有些企业虽小,但却已是“云原生”的数字原住民。

企业数字化绝不是将流程、表单、数据等搬到电脑和手机上这么简单;而走完数字化第一步的企业则面对着林立的烟囱型的孤立信息化系统,二次转型和升级迫在眉睫;企业数字化最终要达成的是——数据分析驱动业务改善、实现精益运营或者业务增长、数字驱动整个企业生产力等多方面的转型。

这给传统企业带来了无形的压力。在兔年,再固守一隅,一定会被时代淘汰,但激情闯入后,企业同样面临着复杂的数字化难题,这也是狮子搏兔亦用全力的发力点,例如数字化转型应该从何入手?自有技术团队如何才算达标?数字化转型的内部阻力会有多大?如何测算投入和回报?

在回答企业的这些问题之前,需要认识到的是,数字经济的关键生产要素是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载体是现代信息网络,推动力则是信息通信技术的运用能力。而我国作为制造业强国和互联网大国,推动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具备丰富的应用场景、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强大的内生动力,数字化转型土壤肥沃。

对中国企业来说,只要抓住机遇,以信息技术为“引导”而非“工具”,那么中国企业完全可以在兔年和今后数年中,完成对欧美企业在许多行业上的信息化能力超越。

但同时需要清醒认识到的是,与国外的科技巨头比,我国相关数字科技公司离世界级的标准还有差距,因此打造一批世界级的数字产业集群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发展起来,着力打造数字的产业集群,才有可能带动中小企业发展,也才有可能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的数字化样板企业。

但毫无疑问的是,兔年将是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大年,数字经济正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转型成功后的数字企业则是帮助新引擎运转的主要力量。

(王昕)

势若脱兔

元宇宙迎来发展的关键之年

原意:

行动就像飞跑的兔子那样敏捷。

兔年新解:

2021年被称为元宇宙元年,热度骤升。而在2022年,元宇宙由概念热炒走向探索实践。2023年,进入第三个年头的元宇宙,极有可能迎来爆发式增长,出现在众多应用场景中。

在不少媒体评选的“2022年度十大科技热词”,“元宇宙”都榜上有名,甚至高居榜首。作为最耀眼的科技新赛道,元宇宙技术不仅将成为新一代生产力工具,还将推动众多产业进入“元宇宙时代”。有人说,我们现在就生活在虚拟与现实的两个平行宇宙中,独立且互通。

回顾刚刚过去的一年,无论是政策层面,还是企业层面,都对元宇宙“情有独钟”。

政策方面,国内多地在2022年都将发展元宇宙技术和产业列入了地方“十四五”规划,或者出台了专门的行动计划。如在上海,2022年7月发布《培育“元宇宙”新赛道行动方案(2022—2025)》,提出到“2025年元宇宙相关产业规模达到3500亿元”。又如浙江,推出了《元宇宙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计划“到2025年,全省元宇宙产业链体系基本形成,产业综合竞争力达到全国领先”。另外,北京、广东、江西等地也对推动元宇宙发展给予政策支持。

而在企业层面,阿里、腾讯、网易、字节跳动等国内头部互联网企业,以及苹果、微软、Meta等国外巨头公司,均持续发力元宇宙。甚至一些家电企业、服饰公司、潮玩品牌等,也纷纷跨界进入元宇宙,希望能分得一杯羹。

2022年9月举办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更是含“元”量十足。数字孪生、虚实互动、全息演讲、AI治理、数据保护等最顶尖的元宇宙技术与最热门的元宇宙话题,都聚焦在“智联世界 元生无界”的主题下,展现出虚实交融的新宇宙。

进入2023年,元宇宙热度仍在继续。新年伊始,上海市经信委张榜公示了“上海市第一批元宇宙重大应用场景需求列表”,其中包括医疗健康、数字城市、课堂教育、商业运营、品牌娱乐、文旅出游和智能制造等7大类共20个场景。

美国《福布斯》双周刊网站刊文表示,2023年可能是元宇宙确定其发展方向的关键一年。而据《2023年中国元宇宙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预计,2022-2027年中国元宇宙市场规模将保持持续增长趋势,预计2027年市场规模将达1263.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2.98%。

那么,元宇宙应该如何把握这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呢?武汉元宇宙研究院院长龚才春认为,在2023年,元宇宙的目标是要尽快形成商业闭环,积极促成元宇宙应用于实际场景,继而产生实际价值,同时还要制定合适的监管政策,在科技创新与市场秩序之间找到平衡点。

可以预见的是,元宇宙将成为各国科技竞争的焦点之一,在推动数字孪生、VR/AR/MR、人机交互等为核心技术发展的同时,谁能率先制定出治理标准,谁就能掌握元宇宙市场的话语权。

此外,元宇宙还将成为数字经济和数字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文旅、医疗、教育、娱乐等场景的应用,走进寻常百姓家。从国家到企业再到个人,元宇宙的发展都是重中之重。

2023年,元宇宙将势若脱兔,乘风而上,迎来发展的重要机遇。

(沈毅斌)

白兔赤乌

中国半导体行业,“危”中寻“机”

原意:

比喻时间过得很快。

兔年新解:

坚持长期主义、冲破封锁,中国芯片终将守得云开见月明。

近年来,全球半导体行业经历了“冷热交替”的剧烈变化。2021年全球半导体行业遇到了全球性缺货潮,产业界空前高涨,纷纷投资建厂、扩大产能。只是这形势变化太快,受新冠疫情、俄乌冲突、全球通胀等影响,2022年市场对芯片的需求快速萎缩,厂商于是从“扩产投资”转变为“降本增效”。行业困境之下,裁员、去库存、压缩投资成为半导体行业“主旋律”。

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WSTS)近日发布消息称,预计2022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增速将放缓至4.4%,与2021年的26.2%形成了鲜明对比。

资本市场上,寒意显现得更为明显。2022年,在全球总市值排名前十的半导体巨头中,6家企业市值缩水幅度超过40%,包括全球最大晶圆代工企业台积电,全球最大IDM芯片商英特尔,还有英伟达、高通、AMD。而在国内A股市场,总市值排名前十的半导体上市企业,无一例外都遇到市值缩水的尴尬,最大缩水幅度超过66%,最小幅度也超过了16%。

伴随全球半导体市场的低迷,削减成本成为多家头部大厂的应对选项,由此引发的裁员潮也在蔓延,英伟达、SK海力士等多家半导体头部企业宣布缩减员工。

2023年,经济衰退阴云笼罩全球。在刚刚举行的2023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在接受论坛调查的经济界人士中,有三分之二预计今年将出现全球经济衰退,约18%的人认为“极有可能”出现衰退——这一比例是2022年9月进行的上次调查的两倍多。尤其是美国经济,衰退的可能性极高。

大环境不佳,尤其是手机、PC等“耗芯大户”需求疲软,2023年全球半导体行业的前景不容乐观。

北京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朱晶认为,未来一年,全球集成电路制造企业的战略重点将从“扩产投资”转变为“降本增效”。近期,苹果、三星等全球智能手机头部企业也启动减产,加速去库存以降低市场风险。

不过在2023年,中国半导体产业的环境有可能会改善。一方面,在全球市场疲软的情况下,中国市场的重要性愈发突出,让半导体巨头无法放弃。就在几天前,荷兰贸易部长在电视节目中表示,荷兰不会草率接受美国对向中国出口芯片制造技术的新规,并正在与欧洲和亚洲盟友进行磋商。此前在美国政府的施压下,荷兰政府拒绝了ASML自2019年以来将其最先进的机器运往中国的许可。另一方面,对于半导体行业而言,人才是最为稀缺的资源,在全球市场疲软之际吸收海外优秀人才,不失为好时机从而为我国半导体行业发展储备关键力量。

2023年,中国半导体产业要坚定信心、修炼内功,在“危”中寻“机”,前景会不断向好。

(毛宇)

作者/ IT时报记者 孙妍 王昕

见习记者 贾天荣 沈毅斌 毛宇

编辑/ 钱立富 挨踢妹

排版/ 季嘉颖

图片/ 文心一格 《无畏契约》 东方IC 网络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

分享到:
全部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