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慧园区办公,是啥体验?

摘要:​记者探访电信信息园区 入园、停车、就餐等和过往都大不一样

IT时报记者   潘少颖   摄影报道

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正在各行各业产生“化学反应”,也让居民家庭、小区社区、产业园区变得更加智慧起来。

那么,智慧园区的智慧之处体现在哪里呢?在这儿办公有何不同的体验呢?

为了寻找答案,记者近日来到位于浦东康桥的电信信息园区,没错,这儿已经建成了智慧园区。在电信信息园区,记者待了一天,看看这一天是如何度过的。

跟着导航去停车

电信信息园区内有20家企业,超过3000名员工。每天早上8:30左右,是员工入园上班的高峰时段,车辆经过识别后才能驶入园区。记者驶入园区时,道闸自动识别车牌后抬杆放行,主干道上的停车诱导屏上显示出各大楼停车场的实时车位情况,根据大屏幕上的信息,记者顺利地找到了停车位。  

“园区有400多个地上停车位,每幢楼有地下停车库,但由于楼宇工作人员数量不均衡,园区车位以往存在周转率较低、饱和度不均衡的情况。”信息园区相关人士告诉《IT时报》记者,现在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均衡园区车位资源,对停车进行引导,“通过地磁感知和视频分析结合,进出园区停车场的车辆情况可实时显示在后台系统。这些反映到手机客户端,就是员工可以通过上海电信信息园区智慧园区公众号中‘停车引导’导航至有空位的停车场,不会产生堵塞。”

智慧化升级了园区的安全管理手段,实现园区楼宇内外人车行为的无感化监控。在信息园区的每条道路上,都安装有车辆识别相机,进入园区的每一辆车行进轨迹在后台系统中都能查看,如果在园区超速、违停,车主会受到警告,如果第二次再发生这样的情况,将面临一个月不能驱车进入园区的惩罚。2018年,信息园区车辆的违规行为和前年相比大幅下降,行车安全事故则为零。

线上预约 “秒进”园区

出示证件、登记、打电话确认、没有证件不能进园区⋯⋯这是此前进入信息园区的流程,在访客到访的高峰时段,有时进入园区要花半个小时左右。现在,访客排队进信息园区的现象不见了,这得益于信息园区公号中的“访客服务”功能,无论是来访者还是被访者,只要输入自己的车牌号或是证件号以及进入园区的时间,并取得被访者的同意,入园时通过刷身份证或车牌识别,不久的将来,还可人脸识别就可以“秒进”信息园区。

访客进入园区比以前顺利多了,但如何做好安全的把控?在信息园区后台的大屏幕上,清晰地显示出当前在园人数以及人员出入情况,通过智能识别系统,结合智能研判模型,每一个人的相貌特征、入园时间、入园位置等记录在案,比如有人在一小时内出现在不同的楼宇,系统就能把这些数据串联起来,标示其为异常人员并触发告警,告警信息推送到物业管理人员的手机上。

爱吃什么食堂都知道

午饭时间是员工期待的,今天吃什么菜、食堂人流量怎么样、要不要错峰就餐这些原本只有走进食堂才能知道的信息,在公众号中都能提前知道。“当前大食堂拥挤指数66%”“自选菜有回锅肉、糖醋排骨、荠菜百叶包⋯⋯”1月7日11:30进食堂前,记者在公众号上查看到了这些信息。  

在信息园区每个食堂的入口处,都安装了摄像头,对食堂实时客流的实时监控、上传,实现食堂拥挤指数的合理定义,并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形成就餐人流模型,实现了对各时段就餐人数的预测。园区食堂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数据对备菜量和出菜速度都是很好的参考。“以前,我们不敢少准备,现在我们根据数据知道每周哪几天用餐人数会相对较少,可适当减少备菜。此外,有了客流量数据,出菜速度也可以根据客流来,不用像以前那样怕人多来不及,把菜都盛好,晚来的员工就有可能吃到冷菜。”

对于员工来说,更有口福了,自己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都可以在公众号的菜谱上打分,对于点赞度较高的菜谱,出现的频率就会越高。

记者注意到,在园区大食堂墙上的电视机上,显示后厨的实时情况,这是视频目标识别技术对厨房员工的服装、口罩、帽子等着装情况进行识别和分析;而图像目标识别技术则判断餐具是否出现在系统设置的范围内,进行准确的识别和警报,保证食品安全。

每一个物件都联网

吃完午饭,在信息园区散散步,是个不错的选择,小河流水、古树名木、垃圾桶、消防栓⋯⋯几乎每样东西都有一个二维码,扫一扫这些二维码,会有不一样的发现。比如信息园区里的宝贝——罗汉松,记者扫了一下这棵树旁边的二维码,了解到这棵树已经有131年的历史了,真是一棵百年老树。为了保护好这棵树,装在树上的物联设备可以感知树的健康状态,一旦发现异常,就会告知相关管理人员;还有去年从电信扶贫地区四川木里远道而来、扎根信息园区的名贵树种五小叶槭,扫扫其旁边的二维码,就能看到这些树木的相关信息。

为了建立全面物联,信息园区中有智能烟感、智能垃圾桶、智能消防栓等各种基于NB-IoT的物联网设备。物联网终端就像整个园区的触角和感知器官,深入到园区的各个角落和各个领域,比如垃圾桶是否满了、厕所是否有异味、河道水位是否上涨等,全天候实时监测园区的运行状态和变化趋势,主动精准感知园区运行中的细微变化及趋势,及时发现问题及潜在隐患。

信息园区将百倍于人的物纳入园区管理服务体系,推动园区管理运营“大脑”级运行。有了大数据的赋能,园区管理从“人动”变“自动”,方便员工、企业和管理方。

手机上查看班车 是否有座位

“下一班发车时间14:30”“班车到站还有10分钟”⋯⋯公共交通信息在诸如上海公交等App上可以查到,在信息园区的公号上也能查到园区班车信息。“以前是静态班车时间表,现在静态和动态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安排候车时间。尤其当发车的非高峰期,这些信息非常有用。”一位信息园区员工表示。

目前,信息园区有5个方向的班车,每天共120个左右班次,这些班车基于车联网、LBS技术,实现了到站时刻实时播报、剩余座位实时查询、大数据准点率预测、班车乘坐一键搜索、班车线路智能推荐等功能。“班车的方向是通过员工居住的热力图制定的,班车上安装了智能摄像头,车上还有多少座位,员工在手机端上就能看到。”据信息园区负责人介绍,现在,员工通过乘车卡上车,未来,将在手机端上设置二维码,扫一扫二维码即可乘坐信息园区班车,可以方便园区之外的员工。

分享到:
全部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