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龙“变”了

摘要:昨晚,一年一度的微信公开课上,张小龙再次如约而至。但再见张小龙,他变了。

昨晚,一年一度的微信公开课上,张小龙再次如约而至。

再见张小龙,他变了。

张小龙的演讲时间变了:从白天的开场变成了晚上的压轴;张小龙的演讲功力也不同了,从过去的1个半小时喝一次水,看一眼手机上的文稿,变成稳站4个多小时,喝五次水,没看一回手机。素来腼腆的张小龙竟然说“演讲是一场行为艺术”,你说,张小龙是不是变了?

当然,本质上张小龙还是那个张小龙,那个大部分时间都含蓄、腼腆、语调悠悠的“著名”理工男,甚至会因为广州夜晚的降温而语气微微颤抖;他也依旧会说,对目前的微信依然有这样那样的不满意,明年要改。

但不同的是,今年微信已经八岁了,是个坐拥十亿用户的“庞然大物”,作为“父亲”,张小龙此时的心境自然而然会发生微妙的改变。

究竟哪里变了呢?一开场,张小龙就提出许多个为什么:为什么微信的首页始终是一个男孩守望地球,而不是一张广告图?为什么微信从来不在节日推出应景的节日图标?为什么大家对微信新改版吐槽声这么多,我们却依然愿意坚持?为什么我们不担心来自同行开发小程序的压力?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问题,都指向同一个答案,微信是与众不同的。

张小龙说,听见朋友说“微信真是一款与众不同的应用”时,他很欣慰。在他看来,与众不同就是优秀的代名词。“与众不同”代表了他做产品的底线。

“过年时,如果大家都将图标改成‘红+黄’,那不就是一盘盘番茄炒蛋?”“大家都觉得微信的新改版很丑,但是推出前,我自己体验了两个月,再也不愿意切换回老版本了。我相信,大家会适应的。”“我不担心同行开发的小程序会对我们形成威胁,开发团队的能力和性格是不同的。”

作为一个资深且优秀的产品经理人,张小龙是自信的,一路走来,从最初那个踩着乔布斯脚步开始研究产品美学的默默无闻开发者,到坐拥10亿用户的移动互联网社交工具之父,他仔细回忆微信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从微信诞生之初的淡然,公众号推出时的乐观自信,到小程序上线前的谨慎,他说,“经历了这么多之后,我们从骨子里知道,什么是好的产品,什么是不好的产品。”

与其说,这是张小龙对外界质疑的解释,不如说是一种宣言,透出一个老牌产品经理的倔强,“产品的创新,有时候不能由用户投票来决定,这样就改不了了。”

能细微察觉的是,在张小龙一贯的平静底下,这次多了一丝更复杂的情愫。或许是因为当下有太多事情让他感到困惑。他说为什么开发一款App会以争夺用户停留时间为首要目标?为什么系统不断向用户推送营销内容,却被大众认为习以为常?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产品不把产品当产品,不把用户当用户?

所以,他要用更长时间、更大的耐心来告诉大家,微信一定是与“众”不同的,微信一定不只有十亿流量。他说,朋友圈不是相册,而是记录真实生活的工具,2019年他们推出的“视频动态”——即拍即传,不设置装饰和美化功能,目的就是鼓励每个人真实面对社交,“因为生活本来就不是美好的。” 他说。

小游戏上线一年现金流不小,但他不满意,独创的好游戏太少。2019年微信要设立创意游戏,鼓励开发者做有趣而不只会赚钱的游戏。 这些“特立独行”的背后,有张小龙作为一个老牌产品经理人对某种产品美学的坚持,或许也是他对一些困惑的抗议。

在张小龙的心底,面对微信的下一个8年,就没有一丝犹豫和担心吗?他说,微信必须改变,也必须适应新的时代。在他心目中,微信始终应该引流一种潮流,从最初的扫一扫、摇一摇,到附近的人,都是微信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大胆突破的创新成果,这些突破和创新把微信从通讯工具推向了“一个”生活方式。

而如今的“反扮美”视频社交,能否如张小龙预期的那样,引导人们走向“记录真实且未必美好的生活”的潮流中去?张小龙是有一丝忐忑的,他腼腆地笑着说,“我说得太多了,好的产品是不用过多解释的,但我们真的做得不够好。”

最后,张小龙说微信有梦想,就是成为每一个人最好的工具朋友,接受更多人发挥创意,并且充分竞争,“即使面对未来,我们也很少觉得威胁是来自竞争对手,用正确的价值观去评判、决策和思考,就不会走得太偏。”

过尽繁华后,张小龙仿佛重新回归成为一个产品经理,回顾八年历程,得与失之间,他说,我很幸运,能把我自己对世界的认知体现在产品中,成为产品的价值观,“我的团队有时会说我很独裁,但是,被施加了过多意见的产品最终失去了灵魂,支离破碎。”

因此,他依然有坚持,但在坚持中,又有一丝困惑,那是对未来更多用户的困惑,他能否依然如八年前那般,引导他们走向一种产品审美,或者是一个新的生活方式?

张小龙演讲实录


编辑:挨踢妹

图片:受访对象提供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

分享到:
全部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